第三届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读书班圆满结束

发布者:中马所发布时间:2009-01-08浏览次数:3369

第三届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读书班圆满结束

值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之际,上海社科院邓中心和干部人事处在200812月合作举办了第三届青年马克思主义读书班,十余名青年科研骨干分别来自于各个研究所。此届读书班是继“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和“方法论”后,结合我院智库建设和时代的要求并以 “马克思主义与国情调研”为主题,将调研的重点集中在“科学发展观在浙江”、“中小企业的生存状态”、“金融海啸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民营企业的劳资关系”和“民营企业员工的价值观”等五个方面。

127,学员们在院部听取了院党委副书记童世骏研究员的动员讲话和社会学所副所长陆晓文研究员的国情调研方法论的报告。12815日,在邓中心副主任程伟礼研究员的带领下,读书班赴浙江省杭州、温州、乐清和嘉兴进行实地调研。在杭州,学员们听取了浙江省社科联原常务副主席蓝蔚青研究员所做的“科学发展观在浙江”的报告,从宏观上了解了浙江在改革三十年中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参加了由浙江省总工会干部学校所组织的座谈会,与专门研究劳资关系的相关专家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且参观了杭州的代表性企业,其中既有华三集团这样的外资企业,也有中控集团、万向集团和传化集团这样的民营企业。在温州和乐清,读书班在当地社科联的帮助下深入基层,先后与温州市社联、温州市政策研究室、温州市中小企业促进会、乐清市社联、乐清市企业改革发展研究会、乐清市中小企业家联合会等单位和组织的相关专家学者和民营企业家进行了多次座谈,并实地考察温州的一些民营企业。在此过程中,学员们听到了少为人知的真话、实话、心里话,其中既有学者对金融海啸的忧虑,也有企业家的应对之策,还有各方面渴望国家能进一步改革的殷切期望。在嘉兴,学员们听取了相关部门有关嘉兴实施城乡一体化的探索和实践的报告,并参观了当地的新农村建设。

20081230,读书班在院部召开结业仪式。会议由邓中心常务副主任方松华研究员主持。在邓中心副主任程伟礼老师总结此次读书班的成果,干部人事处王玉梅处长充分肯定学员们进行国情调研的意义之后,学员们结合调研及所写研究报告畅谈了此次调研的心得。

大家讨论得最多的是“中小企业的生存状态”和“金融海啸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学员们认为金融危机既是危机又是机遇,同时政府应该改进对中小企业的政策,而且政府还应该开放民间金融业。有的学员还初步总结了浙江民企30年的相关数据。在“科学发展观在浙江”方面,学员们说,这次调研看到了浙江改革以来各方面的变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更加具体了,同时,也认识到在学校所学书本知识的不足之处。有些学员强调了浙江发展与浙江本土文化的密切相关性。还有学员就浙江的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而在“民营企业的劳资关系”和“民营企业员工的价值观”这两个方面,学员们比较了改革以来职工价值观的变化,还探讨了工会在企业中的作用。

浙江省社科联蓝蔚青研究员对学员们的调研报告做了点评,蓝蔚青指出,浙江其实是30年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的一个典型样本。浙江由于发展较快,在很多问题上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各种现象在浙江出现的比较早。研究浙江,可以更好地看到中国将来的发展。蓝蔚青对学员所提出的很多问题都很认可。他表示,学员所说的如何研究企业的周期性发展,如何将新农村复制到更广的区域,如何看待温州的草莽之气,如何总结浙商文化,如何组织工会等等都是极好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有的在浙江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有的则尚未进入研究的视野,希望学员们能更多的关注浙江、研究浙江。

最后,院党委副书记童世骏研究员做了总结讲话。他指出青年马克思主义读书班是上海社科院为培养青年科研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改革开放30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之际,进行国情调研具有重要的意义。童世骏特别提出了社科院青年科研人员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特殊使命。童世骏谈到,我们一直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则提醒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这次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更加明确地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童世骏认为,这些论述,可以说是我们党近几年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最重要判断。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可以套用毛泽东的一篇文章的题目,叫做“丢掉幻想,准备斗争”。我们现在要抛弃一个幻想,以为我们党的伟大光荣正确是有某种一劳永逸的担保的。这种幻想是与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相悖的。关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特点,马克思说“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恩格斯说“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毛泽东说“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是同一个意思。从精神实质来说,这些话是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现代社会的思想状况的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一个思想,包括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要让人接受,必须提出之所以要让人接受的理由;必须让人们觉得这种理由是站得住脚的。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任何思想是具有与生俱来、一劳永逸的支配人心的理由了。说某个观点“符合”某个学说,不再是论证这个观点的正当性的决定性论据;说某个观点居然“违反”某个学说,也不再是驳斥这个观点的错误的决定性论据,除非主张这个观点的人自称是服膺那个学说的,因此可能犯了一个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不仅因为任何学说,哪怕是公认的权威学说,它的具体内容和实际含义也是有待诠释的;而且因为,任何学说本身都不再被看作是“神圣的东西”,都要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都可能被人们“问一个为什么”。这也告诉我们,在为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提供持续更新的正当性理由这个重要的工作中,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努力。这其实就是我们正在建设的智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童世骏强调,与国内外现有的著名智库相比,我们社科院有信息和信任两方面的优势。在信息方面,社科院是一座以“学府”作为基础的“智库”;我们的实力较强的基础学科和规模较大的研究生教育,不仅能为生龙活虎的应用研究提供扎实广泛的学科基础和对口适用的人才供给,而且有助于把应用研究的眼界从时段较短的政策研究扩展到时段较长的战略研究;把科研组织的形式从比较被动的委托课题研究扩大到比较主动的自选课题研究。在信任方面,社科院是一座党领导下的政府全额拨款的智库;与党和政府的这样一种紧密联系,一方面对科研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也为科研人员研究提供了独特条件,可以更好地研究复杂问题、前沿问题、重大问题。

童世骏希望学员们在此次调研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研究工作。要有后续的思考,追踪的研究,否则容易养成空话、大话、无根据的思考,对提高单位的学术水平和个人的研究能力极为不利。同时,在研究中要加强团队合作,加强多学科、多背景的合作。最后,童世骏表示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尤其是年轻同志的努力,社科院一定会用越来越多的经得起实践检验、历史检验、学术界检验的成果,来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