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马所召开“文明比较与中国道路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会

发布者:中马所发布时间:2015-04-27浏览次数:98

    2015年4月24日,上海社科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下简称中马所)召开“文明比较与中国道路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会,该课题学术委员会成员,来自上海社科院、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社联的二十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就课题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于信汇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社科院原党委书记、中马所名誉所长潘世伟研究员对课题的核心理念、总体目标和框架设计提出看法。中马所常务副所长方松华研究员主持会议。

    于信汇在讲话中谈到,这个课题为以年轻学者为代表的科研力量的进一步提升创造了条件,这次开题报告会云集了上海滩上研究相关问题的专家,大家能够聚在社科院这个平台上,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并建议课题组进一步关注其他国家的学者对中国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潘世伟强调相关研究应该要立足本土现实,把握中国发展的关键节点,围绕社会主义的本质。

    会上,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教授总结了研究中国道路的几个维度,以及文明的几个层次。我院副院长黄仁伟研究员介绍了拉美、俄罗斯学者对中国道路的理解和认识。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吴晓明教授就如何理解和研究中国道路,如何从哲学层面把握中国文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现实进行了阐述。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曹锦清教授围绕西方话语和西方概念的运用,西中今古的对比,对课题研究提出了意见。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杨国强教授从历史视角出发,就中国文明和中国道路的发展提出了见解。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王德峰教授对研究课题的设计提出了具体意见,并对中国道路在具体层面的发展进行了阐释。市社联专职副主席刘世军强调了文明比较视野中文明互建和文明包容的态度。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主任丁耘强调希望发挥年轻人的长处,对现实一定要敏感,用恰当的方法去研究现实。上海社科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刘杰研究员对相关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院党政办主任黄凯锋研究员从课题分析框架、方法论出发,提出了意见。《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杂志常务副主编曹泳鑫研究员分析了中国道路研究的立意和整体判断。《社会科学》杂志主编胡键研究员围绕课题主题,就西方价值,中国道路的研究立场等问题谈了看法。

    “文明比较与中国道路研究”课题是中马所2014年底承接的横向课题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为方松华研究员,执行组长为中马所姜佑福副研究员。团队成员由70、80后的青年学者构成,除了中马所的部分青年科研人员,其他成员还包括来自云南大学哲学系、同济大学法学院、上海海洋大学、东华大学、《学术月刊》,以及我院部门经济所、社会学所和政治学所的青年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