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政治学所刘杰研究员来我所进行学术交流

发布者:中马所发布时间:2015-05-12浏览次数:83

201558日,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文明比较与中国道路研究”课题组在所537会议室进行了第四次小型的专家咨询会议。上海社科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刘杰研究员作为课题组首批邀请的院内专家出席会议。

刘杰研究员现为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宣部“四个一批”候选人,上海市十三届人大代表。主要从事国际主权、当代中国政治、人权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在本次咨询会上,刘杰研究员针对课题的研究视角研究对象以及具体的研究方式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并对中国现代化的内涵中国的特殊性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针对“文明比较与中国政治现代化道路”这一论题,刘杰研究员提出可以有三种研究视角,分别为文明史视角、比较政治学视角和历史主义的视角。课题研究视角的选择要根据研究目标与自身的能力来选择,相比而言,文明史的视角比较合适,但是可能会陷入文明冲突论之中。在研究文明比较的问题时,要对文明之间的基本关系有一个总体的判断。谈到政治现代化的含义时,刘老师指出,不应将政治现代化与民主或者公开的、有竞争性的选举等同。政治现代化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国家主权的确立,二是“人民主权”或“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原则的确立。现代西方社会在“人民主权”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衍生出革命权力、三权分立、有限政府、多党制以及法律至上等政治理念与原则。与西方“人民主权”的理念相比,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概念则是一种更加积极的主权观。在谈到中国的特殊性时,刘老师强调有三种特殊性:一种是普遍下的特殊,一种是将某种普遍性异化为特殊性,还有一种是某种可复制、可推广的特殊性。在研究中国的特殊性的时候,首先需要有明确的界定。在对中国传统的研究中,刘老师认为应当关注“家”的观念,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家长权威、服从、集体主义等观念,这在中国的传统政治中处于核心地位。与之相对应的是现代家庭模式的转变,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政治与社会模式与观念的影响。要关注当代文明与传统文明之间的继承和断裂,重建不是回归传统在对当代中国的研究中,刘老师认为必须关注转型期的特征,关注全球化、互联网等的发展对于中国道路的意义,关注资本在当今中国政治与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中国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在讨论环节课题组成员与刘杰研究员集中讨论了对文明与文化概念的理解并由此进一步探讨有关中国古代天命观对于自然国家社会与人民关系的理解以及中国与美国政治现代化实践的比较等问题

    课题组基础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姜佑福、陈祥勤、马庆、马丽雅、曾誉铭、沈云波、张洪彬、夏江旗、束赟等人参加了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