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吴晓明教授、王德峰教授来我所进行学术交流

发布者:中马所发布时间:2015-09-08浏览次数:162

619日,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文明比较与中国道路研究”课题组在所537会议室进行了第九次专家咨询会,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吴晓明教授、王德峰教授应邀出席会议。

吴晓明教授围绕历史唯物主义、中国社会现实的特殊性等主题,与课题组成员展开了深入交流。吴老师谈到,“没有‘原子式的个人’是理解当今中国社会现实的一把钥匙”。中国在历史和现实中都不存在西方意义上的“市民社会”,因为中国没有“原子式的个人”。在西方,“原子式的个人”是在“基督教的教化和影响”下诞生的。中国社会,前人有多种描述,“熟人社会”、“伦理社会”和“宗法社会”等。与此相关,那种适应于“原子式个人”和“市民社会”形态的西方政治架构和政治秩序,在中国历史上也找不到对应物,无法直接挪用到中国的现实中来。中国有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文明,有其自身在“轴心时代”的起源和历史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是一个有“命”的民族,即有“世界历史使命(黑格尔)”的或“天命(海德格尔)”的民族。尽管中国在当代可能率先遭遇到现代文明的限度——一是自然的限度如生态矛盾,二是现实历史自身的限度如社会矛盾,但是也因此可能迎来属于自己的世界历史时代,赢得不同于西方和整个现代性世界的普遍性,开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更高形态的道路、体制和文明。吴老师还谈到,社会主义在西方已经被异化为工联主义、民主主义和福利主义等堕落性的因素,但在中国则一定能够呈现出具有新的生命和活力的积极内涵。

王德峰教授围绕“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的当代中国道路”这一主题,与课题组成员展开了交流。王老师指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在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有较为充分的呈现。简言之,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用王老师自己的话来说,可以概括为“社会权力(social powers )决定政治权利(political rights)”。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政治或国家生活问题,首先应当采取一种范畴批判或政治学批判的立场,清洗掉政治的意识形态和虚假范畴,深入到对社会权力本身的批判性分析中去,将政治实践从“永恒规律”的理性幻象中解脱出来。在此基础上,王老师对当下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做出了自己独到的分析,并与课题组成员就政治制度的理性设计和跨文化移植的实践困难等问题做了深入交流。

课题组基础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姜佑福、陈祥勤、马庆、马丽雅、夏江旗、束赟、曾誉铭、沈云波、张洪彬等人出席了此次咨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