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谢遐龄教授来我所进行学术交流

发布者:中马所发布时间:2015-09-16浏览次数:136

2015626日上午,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文明比较与中国道路研究”课题组在所537会议室进行了第十次专家咨询会。著名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复旦大学谢遐龄教授作为嘉宾应邀出席会议。

谢遐龄教授首先针对课题组的研究主题作了评议报告。

谢老师首先高度肯定了课题的意义。谢老师认为,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道路理论建构入手这个路子是非常正确的,课题组的规划与课题目标和意义高度契合。

接下来谢老师针对课题组的研究规划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谢老师认为课题组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道路理论的有些东西还不是很熟悉,尤其是缺少感性的经验,希望课题组加强关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真实的实践运作的观察和研究,通过培养更真实的感性认识提高理解和运用更为恰当的政治术语和理论的能力第二谢老师希望课题组紧扣中国的政治现代化道路这个目标,把“中国的”讲出来,说清楚,不要搞成虚泛的所谓的“普世的”理念谢老师认为只要是一条实在的道路,只有合适不合适的问题,没有所谓完美的道路。第三,谢老师认为,课题组的视域是文明比较视域,是一个历史哲学问题,课题组应当重视汤因比的历史哲学。并且,谢老师还突出地强调,课题组要突破“古今中西”这一个传统思维模式,把文明视域聚焦于中国、西苏俄三大文明类型,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和现实。第四,谢老师希望课题组好好地研究一下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和法哲学。谢老师认为,中国的政治现代化道路虽可以说是一个实证的问题,但是实证的问题不能实证地解决,原则上你不能拿过去的经验证明将来的事情,最后还要在哲学的层面来解决这个问题,而哲学的解决,离开黑格尔哲学是行不通的。

报告最后谢老师还提出了一个建议,希望课题组尽量避免使用歧义严重的流行词,要把课题做纯粹一点,理论一点

专题报告结束后,谢老师和课题组成员展开了充分的交流,回答了课题组成员提出的,如何理解苏俄传统与原典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古代传统的关系,以及如何理解党的建设政治现代化关系问题。

课题组基础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姜佑福、陈祥勤、马庆、马丽雅、束赟、夏江旗、曾誉铭、沈云波、张洪彬等人出席了此次咨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