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顺教授与“文明比较与中国道路研究”课题组成员座谈交流

发布者:中马所发布时间:2015-12-25浏览次数:136

20151218日下午,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文明比较与中国道路研究”课题组在所537会议室进行了第十四次专家咨询会,中国政法大学的李德顺教授应邀出席会议。李老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现任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文化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交流过程中,李老师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治学经验,与课题组进行了充分交流。

李老师首先谈及在当代如何正确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他指出,“就马克思的学说来讲,我认为马克思的哲学到现在并没有被我们所理解和接受,马克思的哲学,我们倾向于实践唯物主义,实践的唯物主义,这套哲学所提供的理论方式、理论观点和理论方法,因为我学过、我用过,我越来越觉得它现在是最好的方法。”我们的理论定位如果定位在马克思主义的话,这个政治定位就是在一个建设性的推动中国现代化或者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上。

就与课题相关的民主问题,李老师认为,民主主要表现为三个行为原则,一是多数决定。最初的民主就是多数决定,投票、公决、举手多数原则。二是保护少数。三是程序化。所有的细节都变成公开、明确、具体的规则和程序。其实就是法治的原则。此外,还有两个前提,一是民主的主体相关性,民主总是一定人群共同体内部决策的合理方式,作出共同决策的合理方式。二是价值相关性,即对共同体行为做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他建议相关研究集中到一个焦点上,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民主?中国应该和能够实行的民主是什么样?在推进这个问题上有什么进展,遇到什么障碍?进展和障碍在中外历史上有没有碰到过?是怎么解决的,不同的解决方式后果是什么,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在治学方面,李老师谈到,改革开放才30年,大家把重点放在学习古代的和外国的经典上头,是应该的,但要融会贯通,站在现实的立场上,解决、回答现在的问题。有一些学者已经做到了,比如研究西方哲学的人,并不是研究康德就只说康德,研究黑格尔就只说黑格尔,已经把西方思想文化史的大脉络能把握住了,能顺着问题来作出他们思想理论的发展脉络和得失,结合中国情况,谈自己的看法。

课题组基础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姜佑福、马庆、马丽雅、石永泽、夏江旗、束赟、沈云波、张洪彬等人出席了此次咨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