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马研会常务理事、中马所所长方松华研究员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最具原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当前,中国各种思潮云涌,如新权威主义、新自由主义、新儒家主义和极左思潮等等,既有人好高骛远,重提进入共产主义,也有人偏离主流,模糊社会主义道路。为了回应各种思潮,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走向,现今仍需要重视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而研究这一理论则需要考量三方面的关系,一是中国经济巨变与发展不平衡的关系;二是中国发展的长期性与目标、理想的艰巨性的关系;三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市人大研究室原主任、高级编审、市马研会副会长周锦尉从历史纵深的视角分析了自邓小平以来中国领导人对中国国情的基本判断,高度概括了中国历任领导人根据国情制定各种理论、政策的方法论原则,评析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关系。他认为,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是基础性理论、本质性理论和有关中国国情的理论,属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原始性创新。它包括两个判断,一是中国始终处于社会主义道路;二是中国选择了市场配置资源的特色道路。
市马研会副会长、信息所的徐觉哉研究员认为,要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方面,需要吸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发展历史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要强调“特色”与初级阶段的关系,即不能跨越资本的发展阶段,同时还要充分认识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作用。
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刘杰研究员提出,要明确用何种理念维度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系,要考虑自身站在哪种视角和立场回应问题。他认为,可以从“成长性”维度考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既强调了中国的整体落后性,也强调了要为中国创造成长空间的现实必要性。“成长性”维度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和个体的成长;二是意识形态的成长;三是中国在全球体系中的成长。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常务副主编、市马研会理事、中马所的曹泳鑫研究员指出,初级阶段理论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二是中国的发展要有目标。当今国情与改革开放之初有着天壤之别,对此,我们应如何看待,如何定位,都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目前既不能说共产主义,但也要考虑社会主义的认同度。
信息所研究员、国外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轩传树研究员从社会主义共性的角度提出了我们目前是否还需要继续强调“中国特色”的问题。他认为,现今应当重视社会主义原则和共性的研究,思考目前还有哪些不足,基本矛盾是否发生变化等等问题。而对社会主义原则的判断则要考察资本和政治、义和利等关系。
此外,中马所的陈祥勤副研究员、马丽雅助理研究员以及博士研究生来庆立围绕“社会主义、中国特色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历史回溯与启示”、以及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系”的三个维度等问题作了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