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内涵与逻辑建构研讨会召开

发布者:中马所发布时间:2018-05-11浏览次数:143

428日,由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上海社科院共同主办、上海社科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承办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内涵与逻辑建构研讨会召开,来自上海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学者就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逻辑结构和历史定位等作了深入交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联党组书记燕爽,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于信汇分别致辞。上海社科院副院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周伟主持开幕式。

燕爽在致辞中指出,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以及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学术界、理论界在开展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中,应聚焦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和中国共产党巨大的创造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要更好地阐释其内涵、体系和内在逻辑,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通起来。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于信汇书记在致辞中谈到,学习、贯彻和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应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以中国实践和现实问题为导向,以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为自觉,在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过程中,脚踏实地,克服难题,完成艰巨的工作。

市社联专职副主席解超、上海社科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方松华分别作会议总结发言。解超谈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出了一条非常成功、独特的发展道路,经历了宏大深刻的变革。对此,我们应构建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有关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理论,应通过深化学理性研究说好这一思想理论体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更好地反映中国快速变化的现实实践。方松华研究员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仍旧处在建构的过程中,还是进行时,不是完成时。这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和应当具有的理论深度。这一过程关乎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和根本方向,特别需要凝聚中国共产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及各领域专家学者等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完成。

《解放日报》党委副书记周智强、上海社科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刘杰分别主持会议研讨环节。

 

附精彩观点:

 

吴晓明(复旦大学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建构需要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定位,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思想资源,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立足点是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实践。当代中国的发展是实在主体的自觉运动,不会简单按照西方社会的历史逻辑向前发展,同时自身也在不断生长出世界性联系,产生世界性意义。

 

陈学明(复旦大学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共产党宣言》的精神的忠实传人,是在新时代科学总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两个必然”的当代阐释;秉持了《共产党宣言》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立场;阐释了新时代的美好生活,继承和发展了《共产党宣言》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

 

许明(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应从宗旨、实践、道路底线和战略目标等四个维度出发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梦与共产主义理想相互包含,凝聚了近代以来中国志士仁人和爱国者的崇高理想。

 

宋进(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产生,就是要解剖资本主义时代、回答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样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导向,回答了中国如何从赶上时代、紧跟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中国从有没有、够不够到好不好的伟大跨越;阐释了向固定目标动态前行的历史进程。

 

王岩(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五个重要的鲜明特点。第一,以人民中心的价值取向。第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第三,植根塑魂的文化自信。第四,协和万邦的世界情怀。第五,直面现实的实践品格。

 

章忠民(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既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行了深刻总结,又对中国未来发展提出了战略部署,还对时代挑战和世界未来发展做出了回应。

 

黄力之(上海市委党校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指南改革。它强调变革创新,认为这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排斥变革、拒绝创新,就会落后于时代。

 

孙力(国防大学教授):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视角,应深刻理解“两个复兴”。第一,“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华民族复兴是由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实现的;第二,“中华民族的复兴也是社会主义的复兴”。

 

胡涵锦(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统一和高度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李冉(复旦大学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不断统合共产主义的现实维度和理想维度,正不断使共产主义在东方国家的二重性维度走向合题,是理念与现实的统一,是在现实运动中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超越。

 

王公龙(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应从理论的内涵与外延、理论实质和方法论三个层次出发探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眼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基本问题,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

 

赵勇(上海外经贸大学教授):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的体系和逻辑可以从主体、结构、历史和世界四个维度出发。厘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身的内在结构,同时将之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相联系,阐释好结构上的创新性与继承性。

 

姜佑福(《学术月刊》常务副总编、上海社科院中马所副所长):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结构,可以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对接,谈清楚中国马克思主义自身内在的理论渊源和脉络,梳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当代中国学术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