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5日,南京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蓝江教授应邀到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与“文明比较与中国道路研究”课题组座谈交流。中马所副所长、《学术月刊》常务副主编、课题组执行负责人姜佑福副研究员主持座谈会,课题组部分成员和中马所部分科研人员参与了座谈。
蓝江教授围绕“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范式”这一主题和与会人员讲述了自己对中国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科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心得和体会。蓝江教授指出,国外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50-60年代,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在中国的真正开端是1977-1978年间。蓝江教授认为,1980年代早期翻译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作品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思想解放和了解西方学界的主要思想资源。
蓝江教授认为,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科在中国先后经历了三个范式转型。一是198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法论转型,例如,突破苏联教科书体系、由辩证唯物论向实践唯物论的范式转型;二是始于1990年代,至今仍有影响的范转型式,即转向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具体人物和学派研究”。但这一研究发展至今,已经随着国内理论界多年来的积累、进步和日益密切的国际交流显现出了某种局限性;三是转向以现实性问题为导向的研究范式,蓝江称之为“当代性范式”,他认为,应当从当代性问题出发来阅读和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作品,以回应当代中国和世界面临的现实性问题,激活国外马克思主义传统在当下社会的生命力和创造性。
在座谈会的交流环节,蓝江教授和课题组成员及中马所科研人员就“国外马克思主义概念的界定”、“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学术界的定位”和“如何看待那种要求深入日常生活的批判理论存在大量悖离日常生活的学术术语”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课题组成员姜佑福、陈祥勤、马庆、马丽雅、石永泽、夏江旗、沈云波、祁涛、康翟和中马所青年科研人员蔡栋、谢晓川等人出席了此次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