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祥勤:突破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升华

发布者:中马所发布时间:2022-11-21浏览次数:9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进行的伟大理论创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一系列意义重大、深远的原创性贡献,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突破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升华。

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立足于新时代所处历史方位与时代条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讲求问题导向,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注入新内涵。

实事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在党的工作中的根本表现,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问题是时代的先声,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就是要正视问题、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

坚持实事求是,讲求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和源泉。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实践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着眼于新时代中国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展开一系列理论、政策和实践创新,为我们党在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指导思想与行动指南,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注入新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实践内涵。

二是树立大时代观和大历史观,彰显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时代观的统一。

新时代,我们党要胸怀“两个大局”,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立足当代,从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高度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源流与现实方位,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大势。这种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卓越性运用、创造性发展,为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提供了深邃的历史视野、恢宏的时代格局。

三是树立科学思维和斗争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发展到新境界。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改造世界的核心方法,在实践领域体现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敢于为真理而斗争的革命精神。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极具复杂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斗争实践。

我们应当树立科学思维,“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弘扬斗争精神,运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法治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不断积累斗争经验,增强斗争本领。

科学思维和斗争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集中体现,以及这一方法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升华。

谱写政治经济学新篇章


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发展,创立了习近平经济思想,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21世纪中国的新篇章。

第一,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1984年,邓小平同志把《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初稿”。后来,诸如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论等,可以说都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改革开放前也没有这方面的实践和认识”、与当代中国特点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政治经济学。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科学命题,形成了以基本经济制度、经济本质特征、市场经济体制、宏观经济治理、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保障、开放型经济体等一系列基本观点或命题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第二,给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总体框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形成“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仅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系统化”,也包括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系统化”,以及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对象的政治经济学的“系统化”。前者属于以当代中国占主体地位的生产或社会关系为对象的“狭义的政治经济学”,后者属于“广义的政治经济学”。

就其涵盖的这三个领域而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给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总体性构建框架,为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提供了思想遵循与理论指引。

第三,创立习近平经济思想。

比如,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科学认识把握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创新驱动发展塑造发展优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等等。


开辟科学社会主义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三大时代课题的创造性解答,深化了我们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开辟了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新境界。

比如,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自我革命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这些论断彰显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

又如,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给出了“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战略判断,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再如,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由此,我们成功打破了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唯一性,开启了通向现代化的多样性道路以及制度和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归根结底是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向中国形态的创造性转化及其在21世纪中国的创新性发展。

比如,提出“两个结合”这一原创性论断。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我们党矢志不渝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这里,中国不仅包括当下的“具体实际”,还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中国的实际亦由其自身的历史或文明传统而来。因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不只是在中国的具体运用,还包括由西方形态向中国形态的转化,即转化为由中国的现实历史和文明传统生长出来的马克思主义。

又如,为“中国特色”注入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新时代,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可以说,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因密码”。

再如,彰显中国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就现代化、社会主义、民族或文明复兴在当代中国的内在统一性而言,可谓“一枚硬币的两面”,指向同一个对象——中国道路。新时代,中国道路日益呈现世界历史性的内涵、意义和影响。由此,“中国特色”所孕育的不再只是一种特殊性道路、理论和制度,还是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本文刊载于2022年11月8日《解放日报》19版:思想周刊/新论


(陈祥勤,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