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雪梅:确立新时代大团结精神

发布者:中马所发布时间:2024-02-02浏览次数:10


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写就了一部由伟大建党精神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伟大精神构成的生生不息的精神锻造史。由此,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成为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核心。

大团结精神之所以“大”,就在于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人民至上、胸怀天下的使命担当,而非囿于一党一派、一家一国。确立与弘扬新时代大团结精神,需要充分考虑人们在政治面貌、民族、宗教、职业、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

首先,新时代大团结精神要求把政治面貌各不相同的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

中国共产党人视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为党的生命,又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民的历史伟业必须由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创造。因此,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自觉地团结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无派的广大人民群众,凝聚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其次,新时代大团结精神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共同体,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只有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推动各民族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才能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再次,新时代大团结精神要求深入推进宗教适应社会发展进步。

中国既存在道教这种本土宗教,也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东正教等外来宗教。新时代,要推动本土宗教和外来宗教适应社会发展进步,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把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团结在民族复兴的旗帜下。

最后,新时代大团结精神要求群团组织主动承担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

“对群团组织来说,谁能把自己联系的群众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谁的工作就是做得好。”新时代,群团组织要坚持为党分忧、为民谋利,自觉做好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进感情、激发动力的工作。

(戴雪梅,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

本文刊载于2023年7月25日《解放日报》11版:思想周刊/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