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下午,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青年工作坊”举行第二场学术沙龙,谢牧夫助理研究员作了题为《论晚清的三种文明危机论》的报告,中马所副所长陈祥勤研究员及青年科研人员参与交流讨论。

报告中,谢牧夫认为近代关于晚清衰落的研究多为“后见之明”,而在1895年甲午战败唤醒国人之前,龚自珍、汪士铎、郭嵩焘等先贤已率先洞察社会危机,形成了前瞻性的理论认知。他重点解析了三种文明危机论:龚自珍以“山中之民”说揭示朝野力量失衡与旧秩序松动;汪士铎“减丁安邦”论直指人口危机对王朝根基的冲击;郭嵩焘“政教为本、制器为末”论则点出封建政教衰退的根本症结,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启蒙意义。这三种文明危机论从不同维度预判了士绅宗族社会的终结,为研究晚清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参照。
在交流讨论环节,中马所科研人员陈祥勤、谢晓川、成果、潘乐等就三种文明危机论的历史背景、理论价值及当代启示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上海社科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陈琳


